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礦山故事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

齊心手工做粿回憶故鄉味——溫州寮

在地達人|張傳益品味 水金九的黃金比例:人際互動50%、礦業遺址30%、礦山風景20%

水金九一帶的居民淳樸善良、互動真誠,對張傳益老師來說是故鄉最美的風景;礦業遺跡和豐富多樣的礦石,應該被更好的保存與認識;而有山有海的地理環境,會讓人有開闊的視野和心胸。

在地達人|張傳益在地達人|張傳益

穿梭在黃金博物館和祈堂老街間的步道,有一處平坦的臺地,上面殘存著屋舍傾頹的外牆,在金瓜石土生土長的張傳益老師解說下,這才知道原來這6棟12列的遺跡是溫州寮,早期中國移工渡海來臺工作的棲身之所。

張傳益老師指出,日本礦業株式會社進駐金瓜石之後,為了興建基礎建設,大量自中國引進勞動人口,當時因溫州遭逢天災,有不少溫州人渡海來臺,其中又以單身男性居多,但相較於在地人受過日本教育,溫州人的衛生習慣不是太好,所以不時會遭到排擠,較難融入本地的生活。

金瓜石巷弄間金瓜石巷弄間

由於溫州人沒有採礦技術,工作以基礎建設的苦力居多,進入礦坑也以揹土或拖礦等勞力活為主,因矽肺病或工安事件而亡故的不少。死去的溫州人,火化後骨灰供奉於金泉寺(原名為金瓜石寺),後來因爆發戰爭,這些遺骨也無人聞問,最後終於在臺北市溫州同鄉會的協助之下,送返故鄉安葬。

金瓜石巷弄間金瓜石巷弄間

回憶溫州寮的故事,張傳益老師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到農曆年前夕,溫州人便會聚在一起做溫州粿。由於溫州粿的工序很多,要用大灶蒸、還要有人搗,不是一個人可以獨立完成的,所以溫州人會每人買幾斤蓬萊米湊在一起,然後大夥一起做粿、分享成果。

小時候,每次發現鄰居奶奶在做溫州粿的時候,張傳益老師總會等在人家門口,等溫州粿起鍋時,奶奶便會用粿捏隻小烏龜或小兔子給他,熱騰騰的溫州粿口感很像麻糬,沾一點糖就很好吃。而閩南人也會跟溫州人買溫州粿,料理方式多半是切片,連同蝦米、白菜、紅蘿蔔絲炒來吃。

金瓜石巷弄金瓜石巷弄

在涼爽的晚風中,你可以穿梭溫州寮與祈堂老街的巷弄,感受老式建築在月光下散發的迷人氛圍;或是前往報時山步道,欣賞海上的漁船燈火或基隆山夜景;不用刻意安排行程,只要帶著悠閒的心,純粹感受金瓜石即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