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線上課程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

焦桐飲食講堂(課堂前導影片)

飽食一頓早餐 不僅是肚皮腫起來 胸中同時也升起熊熊溫情 飽餐之後 一種遼闊的慈祥感湧上心頭 衝動地想多給孩子兩倍的零用錢 隔壁的惡鄰居看起來已不那麼勢利眼 彷彿我不是在紅磚道上趕路 而是漫步在琴鍵上 —論早餐•焦桐—
早餐和午餐是我的正餐 早餐的搜尋範圍是半徑15公里 午餐的領域較廣大約是半徑75公里 雖然偶爾會超過這距離 最遠的一次獵豔是駕車到東港 我尋覓午餐像獵豔 為貪逐美食,常走上快意風流路 獵豔的路上又像探險 有時會驚喜,難免,有時會受傷 食物最重要的是味道 從開始的沙拉到結尾的甜點無一庸俗 味道涉及的層面相當廣 除了食物主體還包括吃的整體環境 我們可能兩分鐘就得到好餐館 要找到好廚師燒出好菜恐怕得花兩小時 可是要遺忘這些好菜可能得費一輩子 放東西進我的胃裡 真的比放進心裡快樂 我主導的餐會都安排在中午 只要想到午餐的內容 整天就充滿希望 —論午餐•焦桐—
豆腐平淡 本身沒什麼特殊氣味 豆香也輕 很多豆腐料理用素菜葷燒的手段 令葷菜滋味滲入豆腐中 豆腐柔和寬容,與物為善 易吸收他味,家常,隨和 可見豆腐的可塑性強,易受影響 其實豆腐自有其清醇之韵 未必要依賴葷味 箇中滋味須仔細品嚐 才不致輕易錯過 豆腐的文本大抵呈現誠實 樸素,善良的質地 樸素的美學特質 予人一種平靜感 豆腐柔嫩如水不需勞動牙牀 在舌齒間近乎流動一派輕鬆自然 在口腔就化開了 彷彿來去自如的知己 沒有客套,不必應酬 兩千年來 豆腐凝聚著中國人的 集體記憶和集體情感 它以一物之微 彰顯剛柔相濟之道 彷彿味覺的蟬聲 嗅覺的微風 —論豆腐•焦桐—
「只有蔬果才能表現季節的節奏感。」 自古以來 農民跟隨節氣 春耕夏耘,栽種不同的作物 依循風土,創造各種美食 所謂「歲時」, 便是人們如何配合四季運行而行事, 是人與自然和諧互動的體現 蔬果生長 寄歲月 寄土地 寄自然 人亦同 我越來越歡喜蔬菜 在市場 蔬菜最能表現季節和鄉土風情 我發現 飲食文化越深刻的地方 越熱愛蔬菜 蔬菜之美在於清淡 我認為鍛練味覺可以從季節時蔬開始 味蕾若疏於品嚐清淡之味 一旦習慣了重口味 就變得呆滯昏眊 再難以欣賞清淡之美 蔬菜的清淡美帶著禪意 甚至連接了天堂 像我這樣的糟老頭一餐比一餐肥 像快速膨脹的南瓜 藏身寬闊的葉下,笨拙 覺得什麼遭遇都無所謂 什麼環境都可以…… —蔬果歲時記•焦桐—
最鄭重的宴客往往是在家裡 好懷念從前的家居廚房 餐廳也稍大 遂成為我的遊戲場 常玩一些小型的主題家宴 像醬油宴 火鍋宴 燒烤宴 綠竹筍宴 螃蟹宴 體貼的主人不會千篇一律 常為不同的客人準備相異的菜色 唯須避免違逆自己的專長本份 請客追求的境界是賓主盡歡 分享美食的過程意味著 友誼,信任,愉悅, 感謝之情油然而生 我至今仍歡喜請客 也從來不反對別人請客 吾人圍桌而坐不只是為了營養 而是共同用餐 身為東道主 提前邀約來餐敍的朋友 預約般 提前享受了客人的喜悅和贊美 —論請客•焦桐—
我常常夢想有一天 被世上最高級的美酒灌醉 我最嚮往杜甫 「暫醉佳人錦瑟旁」的境界 即使醉了,應該醉得喜悅與溫柔 醉得有責任感 不吵鬧耍賴 不囉嗦糾纏 高明的飲者並非能鯨吞多少 而是能欣賞酒之美者 美酒一定要細品 細品酒趣和酒味 懂酒的人都不會糟蹋身體 醉要醉在心裡 像白居易看到櫻花盛開如雪 想要「共泥春醉一場」是有意識的醉酒 高級的醉酒形態 微醺就是高級的醉酒 那是一種瘋狂與喜悅的臨界 不易掌握 微醺時忽覺一切都比較美好和善 胸襟忽然寬大了 人生太短太苦 真的不必有那麼多鬥爭傾軋 不必那麼計較身外之事 若能常保微醺也許就能多一些快樂 天下最有意思的遊戲 可能是「曲水流觴」 大家依次坐於水邊 盛酒的杯子放在曲水上順流而下 止於誰的面前就要賦詩一首 作不出詩的就得飲酒一杯 酒,堪稱液體的中國文學史 書寫著許多好詩 酒是靈魂的飲料 熱情 興奮 普渡眾生 我上了年紀後 感受代謝趨緩 酒力驟退 更覺小酌才能延長快樂 酒要怎麼戒?毫無頭緒 果真從眾而戒掉 如何消除愁悶 以後 我想以後 以後再來思考戒酒的問題 —論醉酒、論戒酒•焦桐—
每次見釣客站在礁石上 迎對風濤煙雨 都想要涎臉邀他共醉 每次吃海鮮 都覺得很接近上帝 從舌頭滋潤到靈魂 心神為之傾倒 人過中年 不免感喟生命如黃梁一夢 許多美好的滋味 轉眼已夢境般迷離 好像每次去臺東都會大啖海鮮 富岡漁港鄰近臺東市區 是臺東縣第二大港 更是兼具海釣、觀光價格的多功能港口 有漁港處必興旺起海產店 人們信賴剛返航的漁船 總是帶回最新鮮、最平價的海鮮 海鮮有一種撫慰憂鬱胸膛的能量 尤其甲殼類堪稱我味覺的教堂 我好像從小就愛上海鮮 吃了幾十年累積不少美味 海產講究新鮮 古時候交通不便冷藏困難 只有奢靡的貴族不受影響 鮮度不夠的海產 任何蔥薑蒜、任何香料 白酒、橄欖油都拯救不了 野生海產的味道自然勝過養殖 然則喜食海產者不免要憂慮濫漁 海洋環境惡化 拖網漁業更殘害了海床峽谷 如今 我們可能是人類 能品嚐野生海鮮的最後世代 —論海產•焦桐—
中國食粥史悠久 黃帝烹穀為粥 開啟了農耕文明 演變至今 粥品已有數百種 粥兼備救急充饑與養生功效 李時珍說米粥能「利小便,止煩渴,養脾胃」 粥是暖身又暖心的食物 僅是益於保健強身的粥品就多不勝數 南人較北人愛吃粥 小米粥是北方產物 老北京心目中的滋補食品 我後來愛上它黃澄的色澤飽滿 又聽說小米富含色氨酸 能促進大腦神經細胞分泌催睡的血清素 進而改善睡眠的欲望和睏倦程度 這一切正符合我這種糟老頭的需要 我年輕時對粥用情不深 年紀大了才鍾情於它 竟有「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驚喜 白粥的香氣很含蓄是純粹的米香 口感黏稠柔軟不勞牙齒咀嚼滑進食道 暖了胃腸直接溫潤到心裡 有一種平靜之美一種謙遜的態度 淡泊 不張揚 一種閑適感 它像不器的君子有著非常寬闊的胸襟 粥是生活的底色 可鹹可甜可稠可稀 任何菜餚在它面前都被贊美了 最令人驚嘆的至味 是自然樸實的滋味 並非有心輕富貴 是不浮誇、不雕飾的清淡味道 啜一碗清粥 帶著感恩的文化內涵 和勵志能量 讓絕望的心產生勇氣 —論粥•焦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