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簡介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
淡水風景圖淡水風景圖

地理環境  

淡水位處於臺灣北部的重要民生經濟動脈─淡水河的出海口,曾是北臺灣北部舉足輕重的國際大門。而這樣的形勢位置除了帶來大量的人口移入以及伴隨而來的經濟繁榮外;環伺而顧的各國列強當然不會輕易放過這樣的商機與其後所代表的國家勢力宣示。除了外國勢力的相繼介入外,明、清兩代中國沿海各區域的族群也經由此地入臺開墾、經營。由於地形上的優勢讓淡水很快就與國際接軌,也由此影響整個臺灣島。因此,自古淡水就是臺灣歷史舞台上重要的要角。

 

 

 

淡水正位於孕育於臺北盆地的淡水河出海口的北岸,東邊以關渡、坪頂與北投區相連;北面以大屯山跟三芝區比鄰而居,蜿蜒而下的大屯山系,同時守衛著東面山腳下的住民;西側連接著臺灣海峽,南側則隔著淡水河遙遙相望位於八里區的觀音山。整體而言,淡水略呈菱形,東西之間最寬的距離是 12.5 公里,南北最長是 13.5 公里,境內高聳的大屯山、多條起伏的丘陵、蜒長的淡水河、河口要衝的位置、以及凹岸的港灣形勢…這些重要的地理條件,都是促使淡水發展的因素之一。其四至點如下:

 

方向 經緯度             位置 

最北 北緯25.14.48   大屯里與三芝大片頭 

最南 南緯25.07.30   關渡隧道口 

最西 東經121.31.35 沙崙石滬角 

最東 東經121.24      大屯主峰

 

淒美的淡水神話 

臺北盆地最初的住民—凱達格蘭族,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原來大屯山和觀音山都是天上的神,他們雖然感情深厚,彼此卻愛計較。一次比賽中,觀音山比高輸給了大屯山,好面子的觀音山羞愧之下,欲「蹈東海而死」,情急中,大屯山伸手向前去拉,於是左手成了現在的關渡,右手成了淡水,可惜雙手最接近觀音山的地方也只是她的衣裙—八里。礙於一水之隔,大屯山只能不停地呼喊乞求著,而觀音山仍不願回頭,只是也不再往深處走去…。

 

淡水五虎崗 

話說200萬年前,大屯火山群噴發,熔岩向四周流去,凝結後形成了一條條低緩的餘坡,看起來像是在安撫、照顧著淡水這片土地的大手。這五條如手指般的丘陵,就是我們俗稱的「五虎崗」。五虎崗其實並不高,但平舖於淡水河岸邊,就具備了制高點的優勢,當然也因此賦與了它們重要的軍事價值。

 

您可以把左手伸出指向觀音山,手背向上,淡水河從小指指尖流向大姆指,大姆指就是第一崗,滬尾礟台位在指尖處,食指是第二崗,以紅毛城為主角;第三崗是中指重建街、清水街一帶,最高處就在清水祖師廟,第四崗是無名指,重心在淡江大學和鄞山寺,小指是第五崗,上面有聖本篤修道院。

 

沿岸狹小的平地,使得淡水只好往五虎崗的山丘和谷地發展,這樣的地形優勢,除了帶給淡水多樣的人文與歷史風情,還有極具空間變化的聚落型態和多層次的自然生態表現,讓淡水有了「東方威尼斯」和「東方拿坡里」的美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