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礦山故事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

金瓜石的石頭公傳奇——金福宮

石山里里長|吳乾正品味 水金九的黃金比例:礦山美景50%、採金人的信仰文化50%

在礦山人眼中,無論是工作或生活都與土地息息相關,因此掌管地方無形事務的土地公,自然受到居民無比的景仰與敬重,金瓜石的金福宮便因有求必應、庇護眾生而香火鼎盛。

石山里里長|吳乾正石山里里長|吳乾正

石山里吳乾正里長表示,位於當地五號寮的金福宮,是金瓜石最大的土地公廟,香火已延續超過百年;而五號寮位在內九份溪和金瓜石溪之間,汽車路(原名五號路)以東,是金瓜石早期發展的聚落之一,相傳當初有5戶農家在此地從事農耕,因此稱為五號寮。

 

百年前,有民眾在五號寮發現一塊石頭具有活靈活現的人形,因此將其尊為石頭公,並搭起棚寮為石頭公遮風擋雨,往來經過的民眾也跟著敬拜,後來陸續傳出有求必應的消息,石頭公庇護眾生的名聲也愈發響亮。

金福宮金福宮

當時信眾們為了感謝石頭公的恩澤,大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才有了金福宮的第一代廟,民眾亦奉稱石頭公為土地公,據說每逢瘟疫或農蟲侵害作物時,只要誠心祈求,必能逢凶化吉。

光復初期,民眾生活艱苦,發現有人三餐不繼的時候,金福宮亦會將信眾的捐輸用來救濟窮人;當窮人的生活好轉,又會滿懷感恩地回饋廟宇。良善的循環讓金福宮不只是一座土地公廟,更像是地方居民的互助中心。

金福宮正殿金福宮正殿

在臺灣民間信仰中,土地公有如人間的村里長,深知地區事務與環境。因此觀察臺灣各地的土地公廟皆可再細微之處看見各地不同的風土民情。

關於金福宮與礦山記憶的連結,不妨可以觀察廟宇內外的對聯,便可發現礦山土地公信仰與開礦之間的關係。金福宮座落於馬路上的牌坊題著「福地淘金憑運德」、「金瓜豎立寶山尋寶去」, 正殿立柱上亦可見「金鑛自生金富國袼民安社稷 」、「金殿鎮金山萬世民安物阜」的對聯,再再顯示了數百年來金瓜石採金的歷史。

金福宮金福宮

另外,金福宮也為金瓜石地區少數至今仍維持扶鸞的廟宇,提供地方居民對於問事、尋求神諭的一方去所。每逢初一、十五,總能見到一些外移但已退休的地方長輩,不辭辛苦地搭公車回來拜拜或參與廟方事務,光是這份舟車勞頓的辛勞,便能感受到金福宮對當地居民的凝聚力和重要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