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礦山故事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

水湳洞藝術新貌

威遠廟前的大型鐵雕是用廢棄金屬創作的後現代門神威遠廟前的大型鐵雕是用廢棄金屬創作的後現代門神

鐵雕新地貌

水湳洞有一群藝術家聚集在此,他們有的是在此長大的礦工後代,有的是嫁入此地的礦工媳婦,有的是嚮往安靜由外地移入的創作者,久而久之這群藝文工作者聚合水湳洞,將臺金公司的舊戲臺改造成了在地的美術館,並同步成立了「臺灣類博物館發展協會」等非營利組織,他們將水湳洞當成一個天然的博物館,並與水湳洞當地的社區發展協會一起努力,將此地打造為具有文化質感與歷史脈絡的地區,因著他們努力,水湳洞有了一些新地標。

站立在金瓜石「沉澱銅辦公室遺址」(「山城市集」)樓梯上迎客的鐵雕站立在金瓜石「沉澱銅辦公室遺址」(「山城市集」)樓梯上迎客的鐵雕

從濱海公路往威遠廟的方向走去,可以在馬路的兩邊看到威遠廟的牌樓,牌樓下有兩尊門神是鐵雕藝術家林金龍的創作。林金龍是阿美族原住民,三歲時跟家人搬來水湳洞,爸爸曾是礦場的搬運工,但長大後他在外地工作受傷又回到了水湳洞並認識了這裡的一群藝文工作者。林金龍利用廢棄的五金材料做藝術創作,附予作品新的生命和價值,同時也為因著臺金公司關閉而充滿廢棄地景的水湳洞帶來新地景,不愛說話的林金龍將他的作品奉獻在水湳洞的角落中,金瓜石的「沉澱銅辦公室遺址」(現今為「山城市集」)附近也可看見他的作品,來此漫步時可以試著找尋一下他或大或小的鐵雕地景唷!

在海邊搭起的茶寮,供人休憩觀海在海邊搭起的茶寮,供人休憩觀海

礦山裡的美術館

威遠廟旁與海邊的山泉水出口,可以看到新搭起竹子做的茶寮,這些供路人休憩的茶席是水湳洞礦工之子阿諾(林正文)的創意,阿諾曾離開此地去臺北工作,而後青年返鄉,在水湳洞撿拾漂流木、尋找廢木料或舊木家具作為木雕創作,同時他還與社區的耆老討論如何將水湳洞當初的歷史與記憶恢復,將此地打造成生活藝術的文化場域,並將這些文史調查的結果於臺金舊戲臺——「山城美館」展出。

<p>「臺灣類博物館發展協會」與社區發展協會一同努力營造山城特色,為了使更多的居民與外來的遊客了解水湳洞,協會常在「山城美館」展出這些社造的成果</p>

「臺灣類博物館發展協會」與社區發展協會一同努力營造山城特色,為了使更多的居民與外來的遊客了解水湳洞,協會常在「山城美館」展出這些社造的成果

「山城美館」的正式名稱是「山城美館展演藝廊」,它的前身為日治時期的第一戲臺,民國後也稱之為中山堂,作為禮堂或播放電影用,臺金公司關閉後此地成為臺電產業,後來政府決定以OT案方式招標,阿諾與一群藝術家決定參與競標並獲得了認同,因此阿諾得以藝文的方式回到了他小時候生長的故鄉,期待在礦業結束後,仍以自己在藝術領域的努力,帶給故鄉新的契機。

圖為2018年6月濂洞國小在此展出的作品圖為2018年6月濂洞國小在此展出的作品

「山城美館」也是附近中小學的行動美術館,時不時會有學校學生的畫作展出,藝術家們也常會與社區裡的學校交流,啟發孩子的藝術天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