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到225的一封信
「225」曾經是金瓜石專有的郵遞區號,雖然目前已經停用,但這組號碼象徵我們與礦山過往的連結,也因為225目前的空缺狀態,我們可以將它視為一種想像可能性的密碼。2025礦山藝術季,以「寄到225的一封信」邀請大家從不同的角度一起來思考礦山與我們的關係與距離,並與礦山開啟一場對話。
誰是礦山人?而在礦山裡又有哪些人呢?礦山的居民有些是已經住在這裡幾個世代的家族,生命記憶連結著礦業的興衰;也有的是近幾年戀上山城的歷史文化、山海氛圍,而移居此地的新住民們,藉由美食、書香、舊屋新創等等,一點一滴的為礦山注入了新的養分。而礦山也有來來往往的過路旅客們,我們每個人與礦山的相遇,也許因著不同的想像而來,或也獲得了新的理解而歸。今年礦山藝術季的兩組年度藝術家「太認真」與林祐聖,透過實地的踏查、訪談、協作與創作,分別從礦山過客與在地居民的視角中發掘對礦山不同的認識,從紛雜的聲音中可能有的衝撞、驚喜、誤解,或共振中慢慢譜出我們的、你們的和他、它、牠和祂們的如山陵線般的複音旋律。
去年的礦山藝術季,在「創造感官場域」的策展主旨下,鄭琬蒨的作品〈聆聽的身態〉打開我們對礦山聲音的感官,而王怡婷充滿詩意的〈空餘跡〉,引領我們進入礦山生活記憶的場景。今年的策展主旨,將延伸至三年策展架構的另外兩個面向:「向礦山學習」和「想像礦山的願景」。
「太認真」的作品邀請我們從一個雕塑家的宏觀視角來觀礦山的形成,他們提出一個有趣的想法:我們如何捏塑一座礦山?我們勢必得先理解礦山現在的樣貌是如何形成的?它的自然、經濟與人文信仰的各個面向,展現出什麼樣的質感?然後,我們又可以如何形塑礦山的未來?
林祐聖則聚焦在往來礦山的異鄉人與礦山的交互關係,我們如何度量彼此的距離?又如何在礦山留下自己的印記呢?或許就在與礦山間主體與客體的辯證中,我們能為礦山開發出珍貴又無窮盡的新礦脈。
「寄到225的一封信」,2025年的礦山藝術季將定調為一個對話的平臺,說說你為何來到礦山,想想你對礦山的理解,聽聽礦山居民的想法,再一起聊聊礦山未來的可能。
更多活動訊息請至「礦山藝術季」活動官網:https://mineartfestival.com/